
清晰可见|北京冬奥会速滑馆如何用“声音黑科技”征服世界?
发布时间:2025-08-28 20:20:11 | 次浏览
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,国家速滑馆“冰丝带”不仅以璀璨的建筑外观惊艳世界,更以一项突破性的声学工程成就刷新了大型体育场馆的扩声标准——在容积超过40万立方米、混响时间长达3.5秒的极挑战声学环境中,实现了语音清晰度指标高达0.6的卓越表现,远超国家一级标准。这背后,是一场关于声音控制的技术革命。
挑战:当亚洲最大冰面遇见声学难题
国家速滑馆作为北京赛区唯一新建冰上场馆,拥有1.2万平方米的全冰面设计,巨大的空间容积和光滑的冰面形成了强反射声学环境。传统体育场馆常因混响时间过长(甚至超过6秒)导致语音清晰度严重下降,而建筑结构、采光与资金等限制更让建声处理难上加难。
破局:从“点声源”到“线声源”的技术跃迁
常规点声源扬声器虽覆盖范围广,但垂直和水平辐射角过宽,易激发顶棚与侧墙反射声,加剧混响问题。速滑馆创新采用线声源扬声器阵列,通过增强垂直指向性,显著减少射向顶棚的声能,从而降低无效反射声,为提升语言清晰度奠定基础。
再突破:水平指向性控制破解二次混响难题
单纯使用线声源仍存在局限——多组阵列间可能产生相互干扰,形成二次混响。PROSO项目团队创新引入水平辐射角可控技术,精准控制声音覆盖范围,使能量集中投射至观众区,最大限度减少向冰面及空旷区域的声辐射,从源头抑制反射声产生。
系统设计:少而精的布局哲学
摒弃传统多点串挂模式,国家速滑馆扩声系统采用“少布局、强指向”的设计策略:
• 7组PROSO J型线声源阵列集中部署于主席台前上方
• 依托建筑结构实现声能精准投送
• 通过面阵列技术将声音严格控制在观众区域
• 显著降低非观众区反射声激励
卓越成果:冬奥标准下的声学标杆
经第三方检测认证,国家速滑馆扩声系统所有声学特性指标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,其中核心的语音清晰度指标(STIPA)更是高达0.6,完美满足奥运会赛事需求,为运动员、裁判员和观众提供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声学体验。
国家速滑馆的扩声系统设计证明:通过创新技术应用与精细化设计,即使是再严苛的声学环境也能实现卓越的语音清晰度。这项成功经验不仅为未来大型体育场馆建设树立了新标杆,更展现了中国声学工程技术在世界舞台上的超强实力。